皖西学院离退休工作处2008年工作总结
发布时间:2010-04-07
浏览次数:386

我校现有离退休教职工304人,其中离休11人,退休293人。2008年新增退休人员14人,自然减员7人。即将过去的一年,我校离退休工作处在校党委、行政的领导下,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,在校相关院(系)、部门的支持下,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离退休的各项政策,按照“两个基本不变”和“保稳定、保本色、保和谐、保健康”的工作目标要求,带着对老同志的深厚感情,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
一、创新工作思路,着眼队伍建设

1、与时俱进的创新工作思路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“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”。离退休工作虽然不是学校中心但却紧连中心,虽然不是学校大局但却事关大局。我们针对老同志普遍进入“双高期”,从老同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实际的事情做起;以老同志党支部、活动中心为载体,注重思想阵地、教育阵地、娱乐阵地的“三大阵地”建设;扶持老年协会,将日常小型活动和重大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,让更多的老同志“走出来、学起来、动起来、乐起来”,不断增强群体意识和培养老同志积极向上的思想情趣。

2、努力学习,打造过硬队伍。首先,要实现“保稳定、保本色、保和谐、保健康”的工作目标,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政策、特点,把握其规律性,以增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,努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。高标准、高质量、高效率的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。

其次,切实抓好制度建设。针对我校实际,秋学期以来先后制定了《皖西学院离退休人员信访工作制度》、《皖西学院离退休人员信息系统管理暂行办法》、《皖西学院离退休人员慰问、特困补助暂行规定》、《皖西学院离退休人员“四个一”生日慰问制度》、《离退休工作处老年活动室管理规定》等5项制度,用制度来规范我们的工作。

3、加强调查研究,畅通信息渠道。为了真实、准确地掌握老同志的身体、生活等状况,我们主动与省老干部局联系,花200元购买了一套离退休老同志基本信息数据库,按照数据库要求制作表格,并利用走访慰问发放表格,将信息收集录入数据库,以便为老同志提供更及时、更周到、更细致的服务;围绕离退休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,开展调查研究,及时提出新的对策和办法,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。

二、落实政治待遇,切实关心老同志

1、坚持离退休党员活动制度。根据中组部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》和《皖西学院党总支工作目标管理办法》精神,结合我校实际,制定了离休干部阅文制度和离退休党支部学习和活动制度,各党支部每月集中活动(含学习)不少于2次。在5.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离退休老同志(含党员)在自发捐款29160元之后,党员同志又主动交了特殊党费10050元。秋学期我们还专门组织了离退休人员党总支委员、支部书记和党员代表共29人,到凤阳县小岗村感受“改革精神”,领悟“宝贵财富”。第三党支部书记邹成之同志,从小岗村回来后,一直被18位村民的冒险精神所深深感动,于是就写了“参观凤阳小岗村‘大包干纪念馆’感赋”的心得,讴歌大包干带头人,感恩改革领路人。

2、坚持校领导向老同志通报情况制度。每年辞旧迎新之际,学校都召开老同志座谈会,由校领导向老同志代表通报学校工作情况,并主动听取老同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聪明才智,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。

3、坚持校领导慰问老同志制度。每年春节、元旦期间,校党政一把手,带领班子全体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,亲临老领导、老教授、老教师、老职工和遗属家慰问,带去慰问品、现金,送去对老同志的殷切关爱。

4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制度。关心老同志的政治需求,采取座谈会、走访慰问等形式,加强与老同志的思想交流和联系沟通,注重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学习政治理论结合起来,与落实老同志政治待遇结合起来,与宣传有关政策规定结合起来,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,积极化解矛盾,做好老同志的稳定工作。

三、落实生活待遇,为老同志办实事

1、优先发放离休干部津贴补贴。我校积极落实省6部委关于发放离休干部津贴补贴的新政策。校党委、行政在在职人员尚未执行津贴补贴的情况下,就优先考虑我校离休干部津贴补贴的发放,让老同志优先享受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。

2多渠道为离退休老同志看病就医创造更好的条件。学校制定了《皖西学院医药费补助暂行办法》,为离退休老同志报销个人应负担门诊医药费的80%左右,切实帮助老同志解决了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困难;为11位离休干部解决了特殊医疗费问题;为长年生病住院的离休干部解决部分护理费用;开展了离退休教职工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;开展了离退休女同志一年一度的妇科检查。用实际行动关心老同志的身体健康。

3、加大走访慰问工作力度。为了实现“走百家门、知百家事、解百家难”的目标,今年以来,我们对老同志加大了走访慰问力度,除“夏送清凉”、“冬送温暖”、“节送问候”、“病送祝福”外,还做到“五个坚持”:坚持对离退休老同志进行“地毯式”的走访慰问,今年“三校区”共走访慰问老同志212人次,占全部离退休人员的73.61%;坚持物质慰问与精神慰藉相结合的原则;坚持对高龄、孤老、特困、重病老人100%走访慰问,其中到医院看望住院的老同志达49人次(实际住院41人,特殊病人看望2次以上);坚持老同志丧事处理不推诿。今年有7位老同志先后过世,老同志的灵堂旁就成了我们的办公地点,我们积极协助家庭,安排车辆,起草、发出讣告,迎接前来吊唁的宾客,主持遗体告别仪式等,在医院、逝者家庭及殡仪馆之间奔波,事必躬亲,以满腔热情和涔涔汗水,谱写着一曲曲夕阳恋歌;坚持为特困老人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和人性化的关怀。如对患有精神疾病且又无亲无故的李纪祥老人,在校领导的支持下,既主动帮助改善住宿条件,又落实了专人照顾;对宋志铭等老同志,主动帮助联系家庭保姆;对突发重病、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葛文品老同志,我们一边要来120急救车护送到医院,一边通知子女,等到子女赶到医院时,老人经抢救已脱离了生命危险,子女非常感动。总之,通过我们的辛勤付出,让每一位老同志都能深切感受到校领导的关爱和温暖无处不在。

4、一切为了老同志。一是为老年活动中心麻将室安装空调。麻将室是平顶房,冬冷夏热。为了给老同志创造一个舒适的娱乐环境,我们主动向校领导汇报,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,校领导还是特批了2台柜式空调,满足了老同志的需求;二是为活动室建卫生间。空调安装后,我们发现麻将室没有卫生间,老同志要走到校工会办公楼才能方便,往返要数十分钟不说,假如途中摔倒不是小事。考虑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,在后勤管理处、后勤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,就近利用原旧房建好了卫生间,极大的方便了老同志;三是及时为老同志办理优待证。今年共为32位老同志办理了《安徽省老年优待证》,其中红证10本,绿证22本。

四、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,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

1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与娱乐活动。一是在国际老人节、安徽老年节、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,举办了专场舞会;二是积极支持健身、跳舞协会开展晨练和演出活动;三是组织钓鱼协会举办钓鱼竞赛活动;四是组织书画协会举办第十七届书画展;五是组织麻将协会举办第十届麻将竞赛活动。还鼓励和支持老同志参加六安老年大学的学习,每人报销两个以内专业的学习费用。另外,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,为离退休老同志提供老有所为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的活动平台。

2、组织老同志参观旅游活动。根据协会的性质及老同志的身体状况,我们先后组织66名离退休老同志分两个批次到北京等地参加旅游;组织书画协会会员到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红石峡景点考察,使老同志开阔视野、生发灵感、强身健体、陶冶情操、老有所乐。

3、建立离退休工作网站。今年,我们利用暑假,新建离退休工作网站。作为离退休工作的一个窗口,使用网站不仅方便了老同志,而且增进了学校教职工对离退休工作的了解,有利于在全校营造一种人人尊重老同志、人人关爱老同志的良好氛围。

4、加强了离退休活动室的建设。一是制定活动室行为规范;二是投入约2万元,为活动室添置2台柜式空调和3张自动麻将机。逐步改善活动室条件,发挥活动室在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“阵地”作用。

五、搭建“老有所为”平台,进一步发挥老同志作用

1、组织有教学经验的老同志与青年教师结对子,搞好传帮带。一是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听青年教师讲课,进行现场点评,跟踪指导;二是我校退休老教授张盛彬同志,在30年呕心沥血、潜心研究认识逻辑学中,曾两度患癌症手术,最终成功出版《认识逻辑学》,我们邀请他为中文系、政法系学生主讲的“智能的逻辑奥秘”讲座,深受学生欢迎。张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对同学们的热情鼓励,殷殷期待,深深感染了同学们;三是我校退休副教授姚治中同志,经常做客六安市电视台六安论坛,讲授六安古文化,深受大家的喜爱。另外,中央电视台还就六安双墩古墓出土的有关文物,专门采访了姚教授;四是我校施建业、姚治中、陈家灼、康正南、方衡、黄平南等老同志应邀为我校学生和六安老年大学授课等。

2、关工委积极开展工作。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大学生党建、教学督导、困难学生帮扶、校园文化建设、法律援助、大学生心理咨询、社会帮教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。

回顾过去的一年,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。比如,随着退休教职工队伍的不断扩大,二级管理和服务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;对高龄、特困、独居老人如何加大关爱力度,如何为老同志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等。

“谁言秋色不如春,及到重阳景自新”。展望今后的工作,我们遵循“老同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工作差距,老同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任务,老同志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”,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“多从政治上关心老同志”的重要指示,进一步做到思想认识到位,政策落实到位,管理服务到位,深入实际到位,协调力度到位。做到满怀爱老之情,恪守敬老之责,多想为老之策,勤办尊老之事,努力开创离退休工作新局面。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 二○○九年元月四日